點解你做唔到止蝕?

點解你做唔到止蝕?

每次買入股票,最基本最基本的常識是設定「止蝕位」,例如,我今天如果以$352買下騰訊(700),我必須為這個POSTITION定下一個止蝕位。
止蝕位是多少,其實是因應每一位投資者可以接受的風險而定,一般的講法,是設定在你能夠輸的本金的2%。
例如,如果你在$352入騰訊(700),那麼Stop Loss應在$344左右。
可惜,投資世界的初哥通常沒有止蝕的概念,因為他們實在太相信自己的眼光。但是,老手們總會先「打定輸數」,預先計好每個Trade最大的風險。
當然,好多投資者也會設定止蝕價,但在實行上會出現莫大的困難。例如當股價步步跌近止蝕位時,最常出現的心態是心存僥倖。
「在收市前剛好跌穿止蝕位,放唔放好?」
「明天好可能會反彈!」
但是,如果明天再跌呢?到時心裡又不想放,於是隻股票一路跌,一路持貨,心存僥倖在某一天可以回到家鄉。
如果持有的是實力股,有機會。

這是執行力的問題!

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,他便用「心理帳戶」來解釋了為何很多人也不能夠執行止蝕。
他指出人類的理財行為不是理性的 (癈話),大家會把不同的資產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,各有不同的消費模式及損失意識,於是,大家會覺得當股票下跌時,只是賬面上的
虧損,心理壓力較細,但一旦賣出,便是實際上的虧損,心裡覺得很不舒服。
當然啦,無論是賬面上還是實際上的價,當天的股價就是你當天的資產。這便解釋了為何很多人也不能執行止蝕。

原來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有學術有實際的,據報,塞勒運用了行為經濟學去進行投資,他協助掌管的價值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自2009年美股牛市啟動以來大漲512%,擊敗同期間標普500指數的277%和羅素2000指數的340%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